防爆正壓柜的 “保壓" 是確保柜體內部維持正壓狀態、阻止外部爆炸性氣體侵入的核心環節,需通過 “前期密封優化、中期保壓測試、后期日常維護" 三個階段系統實施,同時嚴格遵循防爆安全規范。以下是具體操作方法、測試標準及注意事項:
保壓效果的關鍵在于柜體密封性能,需先排查并解決密封薄弱點,避免因密封失效導致保壓失敗:
檢查密封結構完整性
柜體主體:查看柜體焊縫、法蘭連接部位是否有裂縫、變形(如運輸或安裝導致的擠壓變形),若有需用防爆級密封膠(如耐油硅酮密封膠)修補,或更換受損柜體部件。
門體密封:重點檢查柜門與柜體接觸的密封圈(通常為丁腈橡膠或氟橡膠材質),若出現老化、開裂、壓縮量不足(密封面縫隙>0.1mm),需立即更換同規格防爆密封圈;安裝時確保密封圈無錯位,柜門關閉后均勻受力(可通過調節門鉸鏈或鎖具確保貼合)。
線纜 / 管路引入處:柜體進出線纜的防爆格蘭頭、管路接口(如氣源管、排氣管)需擰緊,格蘭頭密封圈需完好,避免因松動導致漏氣;多余的線纜引入孔需用防爆堵頭密封,禁止空置。
清理密封面雜質
保壓測試需在正壓系統空載狀態(不接負載設備)下進行,使用精度≥0.1Pa 的微壓表(或柜體自帶的壓力傳感器)監測壓力變化,具體步驟如下:
靜態保壓是指切斷補氣風機等主動補氣裝置,僅依靠柜體密封維持壓力,測試密封性能是否達標,操作步驟:
初始加壓:啟動正壓系統,通過補氣風機將柜內壓力升至 “保壓測試壓力"(通常為設計正壓上限的 1.2 倍,如設計上限為 150Pa,則測試壓力為 180Pa;具體需參考設備說明書,且不得低于 50Pa)。
切斷氣源:達到測試壓力后,關閉補氣風機電源,同時關閉柜體的進氣閥(若有),確保柜體與外部氣源隔離。
壓力監測與記錄:
漏氣點定位(若不合格):
動態保壓是模擬正壓柜正常運行狀態(補氣系統自動工作),測試系統能否持續維持正壓在設計范圍內,操作步驟:
參數設置:按設備說明書,在正壓控制器中設置 “動態保壓參數",包括:
補氣啟動壓力(通常為設計正壓下限,如 50Pa);
補氣停止壓力(通常為設計正壓上限,如 150Pa);
泄壓閥開啟壓力(高于上限 5-10Pa,防止超壓損壞柜體)。
系統啟動:接通正壓柜總電源,啟動補氣風機、壓力傳感器、控制器等系統組件,讓系統進入自動運行模式。
壓力監測與驗證:
負載測試(可選,模擬實際工況):動態保壓合格后,可接入柜內負載設備(如電機、儀表),啟動負載運行 1 小時,觀察負載工作時柜體壓力是否仍能維持在設計范圍,避免負載發熱或氣流擾動影響保壓效果。
保壓測試合格不代表一勞永逸,需定期維護,防止密封性能隨時間衰減:
定期檢查(建議每周 1 次):
密封件維護(建議每 3-6 個月 1 次):
壓力傳感器校準(建議每 6 個月 1 次):
應急處理:日常運行中若發現壓力快速下降、聲光報警器報警,需立即停機,按 “保壓測試" 中的漏氣點定位方法排查,處理后重新測試保壓,確認合格后方可恢復運行。
禁止超壓測試:保壓測試壓力不得超過柜體設計耐壓值(通常標注在柜體銘牌上,如 300Pa),避免柜體變形或爆裂。
禁止帶氣開蓋:保壓測試或日常維護時,若柜體仍有正壓,禁止打開防爆腔蓋,需先泄壓至常壓(打開排氣閥),防止內部高壓氣流夾帶粉塵或雜質噴出,引發安全風險。
禁止使用非防爆工具:排查漏氣點、更換密封件時,需使用銅制或鍍鎳防爆工具,避免工具碰撞產生火花,引燃外部爆炸性氣體。
禁止省略靜態保壓:部分用戶為節省時間僅做動態保壓,但若靜態密封失效,動態下即使風機頻繁補氣,也可能因補氣速度趕不上漏氣速度,導致柜體正壓不足,埋下爆炸隱患。
通過以上 “密封優化 - 靜態保壓測試 - 動態保壓測試 - 日常維護" 的全流程操作,可確保防爆正壓柜長期維持合格的正壓狀態,有效阻止外部爆炸性氣體侵入,滿足防爆安全要求(符合 GB 3836.5 標準)。核心關鍵在于 “密封是基礎,測試是驗證,維護是保障",三者缺一不可。